2021年6月29日 星期二

DRAGON T-34/85 UTZ Mod. 1944 No.6203 for Movie T-34 (2018) (素組)

 2021.06.29

前一陣子搞了一台巴頓的指揮車(Patton's Command Car WC57),很多部分得一邊上色才能組合起來,散在那邊算是因而中斷。那天冰棒棍抽到日軍,腦袋一片空白。我知道之前蒐集的日軍戰車印象中實在不多,而WOT裡日本的科技樹我也沒玩到多深(二戰太平洋戰場部分我一直不覺得重點在陸戰),正在苦惱。因緣際會看了一部電影『T-34:玩命坦克』(台灣的片名翻譯...足以把一部愛國史詩搞成玩命關頭系列的潮片)。被其中那兩輛T-34/76跟T-34/85的表現所驚艷!剛好之前也做過T-34/76,也許就再做一部T-34/85;然後一起塗成電影裡面的那種感覺;也不賴!(連塗裝的點子都有範本了...)

於是,走過去山積蘇聯軍區,果然沒記錯;我的確有一輛T-34/85。就從這一輛開始吧!

我手裡有的是DRAGON T-34/85 UTZ Mod. 1944 No.6203,Scalemates裡介紹是2003有更新跟新組件的重包版本。認真一看,相關的套件很多。不過我想做的是電影裡面的基礎版本(電影裡面是被擄獲回德國再找集中營囚犯去修復的),所以就沒多研究了。

開盒。印象中零組件仍然不少,其中令我比較關切的是水貼。當然,2018年的電影裡面是根據倖存者的故事來架空發展的,真實世界不會存在。而2003年的產品;當然更不會剛好有適合的。我想到俄文不禁頭皮發麻,連要查詢該怎麼拼都有困難了,到時候要書寫簡直...當然,那是要上色的時候頭痛的事情了。


第一、二部分

一樣,從輪圈開始;紮實的做好就是。中間部分編號D1跟D2的部分有三個細小的卡榫,接合時要確實對應好。至於第二部分,要注意接合的強度要夠。



第三、四部分

第三部分,編號A6的組件其實角度不是很看得懂。我大約就說明圖所畫的角度裝。一樣,這邊的強度要夠,但老實說編號A1(A4)的組件角度會略微跟後面的不一樣。我檢視過,並不是變形造成的。



第五部分

持續對正,底盤就算是完成了。


2021.07.01

第六、七部分

第六部分組件不多,重點在於編號B15的組件部分朝車後有兩個凸起,似乎是故意要讓蓋子沒辦法完全蓋上的。我當時予以保留。後來再看影片,發現保留的縫隙太大,不符合。於是又再度調整了。

說明圖右下方原本的區域,是要裁掉換成編號T7跟T8組件的。我突然想起了什麼,於是再翻找一次影片。果然,影片在一開始取得擄獲的T-34/85的時候;本來就是要給他們維修的,我想,德國戰俘營並不是俄國境內;當然會缺東缺西。但我想做的是鎖定在正式作戰的時候。這兩片居然到正式作戰的時候都還沒有裝上!也因為這樣,原先要裝上的地方會有接合的區域;我依樣畫葫蘆地將其裁掉、打薄。並且模仿接合處跟損壞一併做出感覺。(我用筆刀刻了一陣子:始終不是很滿意。這時候,我不免開始懷念起我的銼刀了)



再往下,就是履帶的部分。它這一輛的履帶,是由L1、L2所拼構而成的。因為也不會太小,所以還好。只是,直接用斜口鉗剪下,湯口會有一些些的多餘。要細修也挺麻煩的;這就要看要弄到多細的標準了。我想這段往後擺,因為可能會要針對電影裡上半部車體的呈現做整理,黏上履帶不方便。

2020.07.02

第八、九部分

電影裡面;因為沒有原廠的後勤支援;所以編號F13的組件是缺乏的。除此之外都有,所以就一一放上去。第九部分也是。編號E2的小東西在某一幕裡也是有看到。

第十部分

編號F12的組件,其實電影裡面的不一樣。電影應該是至少動用了兩輛去拍的,有若干細節其實前後對照會出現不同。片中,剛維修出廠試開的時候的排氣管蓋用F12組件是符合的;但是在逃亡時就不太一樣了。變成另外一種比較多稜角曲線的類似變形蟲的那種。


第十一部分也是。不過,我注意到這款把手的固定位置雖然有痕跡標注,但是真正的黏上去強度不夠。於是,我就全數都挖了洞,讓固定黏著的區域的強度可以更好些。



第十二部分

編號M2的組件(模型中要做固定纜繩用的)我沒有放,編號B16的箱子也沒有。L4也缺乏。

第十三部分

編號L5~L7的部分支架其實某一輛並沒有。但是我鎖定在開戰之後,加油站可以看得很清楚。所以我還是保留了。不過,我雖保留。仍然根據片中的稍做了修改。畢竟沒有油箱要掛,模型的突起固定會變得很突兀。


第十四部分

片中沒有了L4那些組件;所以就也不必掛M5固定皮帶。F13纜繩也缺,然後F18油箱也沒有。

第十五部分

左前檔泥板上的突起要切掉,連同B18跟B19不必放進來。B12也不需要。倒是編號B11的組件讓我著實頭痛了一番。片中的比較寬;所以置放的位置也可以更貼。但模型給的比較窄了一些,實在很苦惱。我想,片中只有幾個鏡頭有看到,就照說明圖的位置放吧。


第十六部分

按照慣例;J1透明件先不上去,其他部分按部就班就行。我自製了車體前方駕駛員出入口右下方的L形支架,然後用剩餘的塑料拉了一條線補在支架跟燈相連接。(當然這個也是其中一輛有另一輛沒有的;但是比較常看到有)。右側車體也加了個鐵片(本來看影子應該打洞;但是筆刀沒辦法打到那麼小的)。就這樣,車體上方算是暫時告一段落了。



2021.07.04

第十七部分

接下來是砲塔的部分。第十七部分側邊有一個位置略微突出;需要削平一點,這樣頂部的鑄造痕跡會不太對。臨時忘記鑄造的痕跡要怎麼重現,待查;得等到上補土時再來。



第十八、十九、二十部分

這之後,都是按部就班就可以了。重點在於編號M1的六件組件,要擺放到合理(片中的彼此距離感覺比較寬些)花了點功夫。至此,到第二十三部分都沒有什麼太多要注意的地方了。





履帶

終於,醜媳婦還是要見公婆的。我再缺乏耐心,要初步弄好素組還是得著手整理拼接的履帶。還好,這一盒給的夠多。





在我裝上一邊之後,才發現某個路輪高度不帶一樣。初期,因為兩邊對稱,我還誤以為這是這一輛的特色,仔細看盒繪跟片中之後才明白原來是我兩邊剛好弄錯的關係。於是,就算跟拔牙一樣難搞,我也只好硬拆改正。

就這樣,這一輛的素組暫時算是告一段落了。





後記

大熱天持續挖掘山積室,T34-76的空盒找到了;但是模型卻找不到。大概是要做冬季塗裝的關係吧,我當時想了很久未果;然後就突然爆忙到從此遺忘了。再看看,手裡還有另外一盒。假使真沒辦法,只好鼓起勇氣再來弄一次吧...

(素組)




2021年6月13日 星期日

SKYBOW Gen. Patton's Command Car U.S. 3/4-ton WC57 Command & Reconnaissance No. TP3506 (素組中斷)

 2021.06.10

腦袋空白,不知道要做些什麼。拿出冰棒棍,補充了幾個國家。隨便一抽,呃...美國!好吧,也該謝謝他們送我們莫德納疫苗(誤)。

也許是最近做戰車上了癮,想還是做戰車。於是,便到山積室翻箱倒櫃,挑出了兩輛。一輛是M24霞飛,另一輛是M36驅逐戰車。有趣的是,這兩輛都跟中華民國有關。當初買的時候,或許有這樣改國軍版本的考量。又再想:冰棒棍雖然有中國,但是大多描述都是對日本的時候使用的機型。這兩款跟中華民國的關係應該都在二戰之後。而我想做的其實大多集中在二戰歐陸戰場頂多加北非。就這樣,就又遲疑了。

於是,暫時把目標放在找情景資料上面。要做的,明天再傷腦筋吧!

2021.06.13

腦筋足足傷了三天,天氣炎熱發起懶病。面對現實,再前往山積室探險。突然,有個品牌映入我眼簾:SKYBOW?仔細一看,原來是巴頓將軍的座車。好奇開箱;一看:怪怪隆地咚的,居然說明書除了英文、日文之外;還有正體中文?!原來這是來自臺灣台南的天弓模型的產品。說真的,間隔十年的上一次我開始陸陸續續做軍事模型以來,國產除了戰鷹(AFV)以外還從未注意到其他家。組件種類、材質很多,分類也算蠻細的。雖然吉普車實在很小;但也實在是引起了我的興致不想再迴避。就這樣,就放慢腳步弄這一輛吧!



第一部分

一開始,就往引擎來進行。只要記得注意標示『PATTON'S』字樣的地方都不能缺,就行。

第二部分

腳踏板的地方要兆元來的位置預先打洞。這時候,因為預留的接駁點看起來上方比下方還厚;若一不小心的話A52的組件會裝相反。

第三部分

我再這個時候持疑了一下:不知道上色前該不該把引擎在現在就放上去。在簡單看一下後面的說明圖之後,覺得還是可以維持車身上半部跟下半部分開做的作法,於是就先固定了。

第四部分

這部分我覺得應該是整輛車最難的地方了。因為彼此交互影響,從說明圖裡很難想通順序。我一直調整,其實一直不是很滿意。

第五、六部分

就是半部就班的放上去。其中,比較要注意的是排氣管;中段卡榫卡進去之後要考慮後段跟前段的角度。



2021.06.16

第七部分

第七部分就是再加強細部的組件。到此,我想這輛車的底盤跟引擎部分應該是告一段落了。

2021.06.18

第八部分

第八部分也是按部就班地做就可以了。其中,編號C23的組件記得要打洞。然後,右上方說明圖有標示一個地方要挖洞;但在我遍尋不著挖洞的意義之後,就沒有這樣做了。



然後,陸陸續續加強四周的車體。我覺得,編號C9的組件很重要,它跟其他的吻合度好不好會影響車尾。



第九部分

做到這一部分,我就明白在引擎上色好之前;素組恐怕大概要先告一段落了。因為這輛車在這一段已經開始把車身跟底盤做結合,而編號B1的組件一旦上去,就得把編號A58的駕駛盤支柱卡進去。我想,這可能得等到引擎完成上色;然後至少車身基本的上色之後(其他部分可以先蓋上引擎蓋再噴)才有可能繼續下去。

就這樣,不得不面對現實而中斷。得陸續繼續整理出噴漆的工具了。

(素組中斷)





2021年6月8日 星期二

NICHIMO Tiger I Ausf.E Display Type No. DT3505(素組)

 2021.06.08

剛做完TAMIYA的TIGER I的素組之後,臉書社團裡的模友問起我的蒐藏裡還有沒有其他廠牌的虎式。印象中,是有。於是抽空去山積室看了一下,果然有...但是卻是屬於我沒有印象也沒有做過的廠牌NICHIMO。於是,這次也不抽冰棒棍了,就直接做這一輛吧!

打開一看,對比於TAMIYA的感覺更簡單了點。說明圖也是言簡意賅,很有古老的味道。查了一下,這一款最早的模子竟然可以追溯到1973...

第一段 車體下半部

    第一、二小節

    從輪開始。這一款一開始;就跟之前做過的其他虎式製作的方式很不一樣。出廠時輪架已經直接固定在車體上;而輪子準備好擺放的位置之後,再由一根插梢串進去固定。

    我一直做到編號A9跟B10的組件時,還很納悶這樣浮空沒卡榫的方式黏著固定的強度怎麼會夠?尤其是再由沒編號的所謂有彈性的Poly-cap組件插進去的部分...抬頭一看,才看到這個所謂的Poly-cap是放在一個獨立的小塑膠袋裡;而塑膠袋裡的另外兩根原先我瞄一眼以為是砲管的鐵棒,原來就是穿透這些組件跟車體得從兩頭固定的軸。

    原來,這一款還有另外1975年重包過的Remote Control版本。而我手上的這一個是198X年重包的Display Type版本。這個軸當年應該是可動遙控用的,它古老模具所殘存的DNA就這樣一代一代地一直被保存了下來。

    第三、四小節

    除了後輪的軸以外,前輪當然也有。就是鐵棒要跟小塑膠袋裡的兩個六角型塑膠先做固定,再跟車體合。這時候,六角型塑膠已經硬化,可能需要稍微拓寬,不然鐵棒會卡住塞不進去。

    第五小節

    其實就是講前輪固定位置的篇幅。

    第六小節

    這部分是履帶。原先,我以為這部分履帶跟之前TAMIYA的材質一樣,簡單的三秒膠跟火烤加熱過後的鐵釘壓一壓熔解這兩項就可以固定好。不料,這一盒所附的橡膠履帶材質不太一樣。不但三秒膠黏不太住,而且可以供熔解用的突起膠柱也蠻細的沒什麼固定力道,再來就是它突起膠柱居然放在履帶的接地面,一不小心履帶就會被跟著一起熔壞,所以始終一直弄不好。這時候,我瞭解以後該死心的準備一支取代鐵釘的一字起子(因為用鎳子夾著鐵釘加熱再過去壓其實鐵釘很容易噴掉);而且鐵釘壓的範圍太大,對付這種跟履帶接地同一方向的突起膠柱會很難不會誤傷。

2021.06.09

第二段 砲塔部分

    第一小節

    砲塔這部分相對簡單,按部就班就好。

    第二小節

    這是砲管的部分。不過,這部分組裝密合度不是那麼好;有若干縫隙需要之後再來上補土。

    第三小節

    方形艙口上蓋以及儲藏箱

    第四小節

    機槍。很奇怪的,我發現:我雖然很多行李(工具、物件)都會放到要上色之前再來做,但是對於機槍我卻是很喜歡照做先擺出來。大概是輸人不輸陣吧,到時候跟其他也素組好的擺在一起,總是要比較的。

    第五小節

    圓形的艙口

第三段 車體上部

    第一小節

    這段主要是老模的弱點。中間主體部分已經因日曬而有所彎曲,所以要保持四角落都直角蠻有挑戰的。我先小心翼翼的折了半天,力求大體上的平整之後,就繼續。


然後,車體前面的隨車機槍居然直接跟一個卵型的物件一體成形,卡進去加上前置的防彈鐵板剛好可以往四面八方來轉。實在不得不佩服以前人的智慧啊...

    再來,我卡了很久。編號B32的艙蓋臂組件因為灌料的時候在縫隙旁,所以使得用來固定抱持可動的插削大小不一;形狀也變得扭曲。弄半天很難保持強度跟開關順暢。再加上噴了其中的一邊卡榫,萬念俱灰。就早點讓眼睛休息了。



傷完心後,重拾。接下來是車尾的部分,排氣管。這一款,就沒之前田宮的虎一極初期那麼複雜。其實,我認為是原型來自於遙控版本的關係,雖然已經是Display版本,但是該有的都還有但是並不會有多增加太多花俏的部分。當然,把五支小插梢要立重直很是考驗。我的作法是把下方的洞挖深,有的甚至於穿透。不要緊的,再往下的部分是要跟下面的筒固定黏死的。


按部就班放上去後,再簡單處理一下乘員。確認一下其他的部分是行李之後,這一輛,就先告一段落了。





然後,不免俗的把放在忙邊的田宮虎一極初期型拿出來對照一下...然後,就在背景裡不知不覺地響起了一首:『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




左 NICHIMO      右 TAMIYA




2021.06.10

『後記』

在臉書社團分享後,承蒙模友指點,說我的戰車砲口排煙器裝錯角度;兩側開口是水平不是上下。拿出來一看,恍然大悟。原來是因為這台的砲管非常長,我當時應該還在想要塞多少進去才比較合理。結果一塞發現很緊,居然差點撐破。就很用勁地塞而忽略了最後的角度了...🤦

所以,晚上我抽空狠狠地拆它,努力修正完畢。這樣,總算可以見人了。


感謝模友的不吝指點啊!🙇

(素組)